养鹦鹉容易得鹦鹉热吗?
“鹦鹉热”,又称为“鸟疫”、“禽流感”(Avian influenza)。由一种叫做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侵染鸟类。
禽流感病毒常见于家禽养殖场所中,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传播,被病毒感染的鸟类是主要的传染源。甲型流感病毒的易变性,使得病毒经常发生基因突变,从而产生新的亚型。目前发现的人类感染来源主要是动物或野生动物。 2013年1月,美国一位宠物主人照顾患病死亡的鹦鹉时,未采取适当的消毒预防措施,后被确诊为患有鹦鹉热,成为全球首报人类患该病的案例[1]。
随后在2014年和2016年,法国也先后报告了2起家庭成员之间传播感染的病例。这些病例的共同点是:都有禽类接触史;临床表现都是非典型的,比较轻;治疗均有效。 但必须指出的是,对于该病在自然界的流行现状以及致病机理等,目前的文献报道尚存在诸多矛盾与争议之处,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明确[2]。 关于该病在动物界的流行状况,目前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。例如,我国有关机构曾对来自10余个省市的987份禽血清样品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检测,结果检出阳性样品293份(30.0%)[3]。但另有研究表明,中国部分省份禽类的感染率约为5%~30%,差异较大[4,5]。
有试验表明,当鸡群接种H5N1疫苗后,可显著降低鸡群感染H5N1病毒后的死亡率并降低病毒在体内的复制,表明疫苗对于抑制H5N1病毒的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[6]。另外,也有试验表明,当鸭注射抗体对抗H5N1毒株后,体内病毒消失较快,而直接输注感染H5N1病毒的禽心脏血液给鸭则可使鸭长期带毒而不发病,说明抗体和细胞免疫在抵御H5N1病毒入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[7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