宠物店的宠物都是哪里拿的货?
这个问题,我刚好最近研究过。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新闻事件 2018年6月,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售卖病死狗案,被告某动物医院因销售死亡、致病动物被索赔16万余元。法院查明,2017年4月起,该院医师在未经动物检疫的情况下,先后两次从外地购买39只犬,用于临床救治及教学培训等。后25只病犬死亡,2只犬被出售。法院认为,被告的上述行为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,亦违反了我国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禁止性规定,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,故判决被告停止侵害并赔偿原告损失。
这个新闻中的医疗机构就是我自己研究的对象,我检索到了该医院更多不为人知的信息——在2001年至2018年间,这家机构因医疗纠纷和行政处罚的次数就高达30多次! 那么,这些疾病动物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? 我在查阅了大量案例之后发现,原来动物诊疗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获得需要治疗的动物:
一是收购他人弃养的宠物;
二是收购野生动物,有些医院甚至会从野外捡来野生动物进行抢救;
三是回收顾客住院治疗后康复的动物; 四是其他诊疗机构转送的病例。
为了弄清楚宠物就诊的源头,我从最开始调查这家医疗机构入手,但这家机构成立的时间是2001年,于是我又扩大搜索范围,查询到在同一辖区内另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医疗机构,两家机构的执业地点仅一墙之隔。 在我提交的查询申请得到批准后,北京卫监所的工作人员告知我,因为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属于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的范畴,所以只能为我提供查到结果的截图证明。
根据截图显示,这两家机构一共查到46条药品及器械使用记录和30余条医疗废物处置记录。其中,药品及器械使用的主体部分是兽用药品和医用耗材,而医疗废物处置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菌培养和病毒检验,还有冷冻治疗。
关于医院回收的住院病人康复的动物,医院一般不会有详细的登记资料。而对于那些从野外捡回的病人,由于属于非法交易,更是没有留下可追查的踪迹。 从这家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证可以看到,它的经营范围中虽然没有写明可以经营“动物疫苗”,但是写了“预防保健”“动物诊疗”,而动物疫苗接种也属于预防保健的范畴。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显示,这家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民营医疗机构,曾经因为违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家禽进行治疗而被处以罚款。